中国网财经3月31日讯(记者 杜丁)正常成人的小肠约有3-8.5米,而短肠综合征成人患者的小肠长度往往小于2米,未成年患者的小肠长度小于38厘米。因此,短肠综合征患者也被称为“短肠人”。
日前在“首届消化健康创新发展大会短肠综合征分会”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主任医师王新颖教授表示,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简称SBS)患者的主要症状有腹泻,带来机体脱水,电解质混乱和酸碱平衡失常。这样的情况长期持续的话,会导致整个人营养情况十分差,体重严重下降。后期还有可能引起肠外器官的损伤,比如肾衰、肝衰等。
资料显示,SBS是指因各种原因引起广泛小肠切除或旷置后,肠道有效吸收面积显著减少,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患者的营养或儿童生长需求,出现以腹泻、酸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营养吸收和代谢功能障碍为主的症候群。
2023年9月,SBS被纳入国家《第二批罕见病目录》。据估算,我国成人患病率约为0.73/1,000,000,且有逐年上升的发病趋势。
“儿童在生命早期阶段营养需求非常高,后期随着年纪增长代谢降低,需求会减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钭金法教授介绍,SBS儿童患者和成人患者的病因不同,儿童患者大多由先天性的肠道疾病导致的。两者的治疗策略也有所差别,早期儿童如果可以得到更好的营养治疗,肠道康复的可能性是较高的。
王新颖教授表示,短肠综合征的治疗发展历程就是肠外营养支持的发展历程。短肠综合征患者治疗的关键点包括药物治疗、肠外营养支持(Parenteral Nutrition,PN)、外科干预、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使用等等。“肠外营养支持是相对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SBS患者在肠道手术后,几乎所有患者都需要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以维持和改善营养需求。”
据介绍,短肠综合征患者治疗的重点目标是改善营养吸收、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最终恢复肠道功能。
2024年2月,肠康复创新治疗药物替度格鲁肽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适用于治疗短肠综合征成人和1岁及以上儿童患者。作为中国首个治疗短肠综合征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类似物,替度格鲁肽填补了短肠综合征治疗领域无长期可使用的肠康复治疗药物的空白。在国内正式获批之前,替度格鲁肽已经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先试”。
“据观察,在用上替度格鲁肽几周后,患者的情况就有了很大改善,排便量减少,静脉营养的依赖量明显下降,有可能在后期逐渐摆脱静脉营养注射。尤其对儿童患者来说,不仅有生理发育需求,还有心理发育需求,如果能离开医院,对于他们后期成长是有极大益处的。”钭金法教授表示。
据了解,替度格鲁肽已经准入山西省、江苏省苏州市和无锡市、甘肃省兰州市以及河北省共五个省级或地市惠民保的海外特药目录,被保险人在海南博鳌乐城指定医疗机构用药接受治疗可申请理赔,有望降低用药患者经济负担。
(责任编辑:王晨曦)
登录查看全部内容